今年的4月,一篇《我妻之死》的悼文引爆了加拿大的华人圈,甚至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了全世界。
作者乔嘉兰以近两万字长文,详尽记述了妻子张敏在加拿大从确诊肺腺癌到离世的全过程。张敏从确诊到离世短短不到一个月,她的丈夫对加拿大的医疗系统提出了质疑。
但由于她丈夫乔嘉兰(网名)的那篇悼文,笔触相当有意思,最后在文末鬼使神差地放上了一个打赏码。
但凡读过那篇文章的人,都有这样一种感觉:通篇看下来,纪念亡妻没有多少,曲里拐弯的埋怨和指责却满满都是,既有对亡妻的,也有对加拿大的医疗制度的。他几乎指责了他提到的所有人,唯独没有他自己。
作者不仅没有博取到大家的同情,却让无数在海外的华人女性产生了共情。字里行间却展现了另一个故事:一个聪明勤奋、任劳任怨、吃苦受累的高知东亚女性被婚姻吞噬了,困在了一个本该不属于她的人生脚本里。
让很多女性感叹小敏这么一个聪明,见过世面的高知女性,找了一个“无用”的北大文科博士老公。24岁结婚,37岁操劳成疾,年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。13年间,从郑州跑到北京、上海,又跑到美国、加拿大。张敏考上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,以全优成绩毕业,找到工作,拿到了美国H1B 签证。为了爱情为了家庭,舍弃H1B 签证,回国与女儿,老公团聚。两个女儿不够,还要第三个。为了三胎,一个人孤军奋战跑到加拿大,在出租房里生下第三个孩子,是个儿子。
之后张敏通过留学签拿到了加拿大的银行offer,丈夫则辞了体制内的工作,待在家里。可家里的大小事务,仍然是妻子操持得多,比如做饭、铲雪、打扫院子。主内又主外,最后在不到40岁的年纪,把自己耗死了。
一个女人为一个男人奉献了血和肉,连死亡都被他尽最大可能地消费。
也许作者对妻子的悲痛赞扬与期待,都只是为了铺垫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控诉,但他显然没料到,这么一篇感人肺腑用情至深的悼文,竟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质疑与讨伐。
就当大家在逐渐遗忘这件事的半年后,这位丈夫再次发文表示自己已经就张敏就医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——“临终关怀”程序问题、对病人的用药限制与隐瞒问题、医疗保险问题等,详细整理成名为《吁请就张敏女士就医过程中体现的问题展开独立医疗调查》的投诉信,并已经提交给加拿大相关部门。
10月19日,乔嘉兰接受了国内媒体大河报·豫视频《看见》的采访,他表示确实已于10月12日向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医生与外科医生学会递交投诉信,并于16日接到对方回复,称此事已进入医疗审查程序。
乔嘉兰说这次投诉没有委托律师,而是自己亲力亲为去处理这些事情,独自一人走上为亡妻讨回公道之路。
自己的投诉信总共发给了两个部门。第一个部门回复得很快,但直接说明,很难进行独立调查,但会马上通知相关医生,举行会议。
“我一听对方直接说了不能进行独立调查,有些后悔将投诉信发到这个部门了。”他说,接到此回复信当天将投诉信发到另一个部门,遂又收到回复,正式启动程序,但时间周期可能至少需要六个月,“我投诉的这个部门是一个监管机构,负责管理和监督所有在该省执业的医生和外科医生。”
对于需要等待的6个月,他表示完全没有问题:“我可以等”。
在采访中,乔嘉兰谈起了妻子离世后的日子:无数困难向我袭来。
乔嘉兰表示自己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照顾三个孩子,“我迟早还是要回国的,在这儿一个人扛三个娃,太累太难了。要是我生病了休息几天,这个家马上就会陷入困顿,而且在这种压力下,对孩子们身心成长也不利。”
乔嘉兰还在最新的发文中作了一些辟谣,比如他在家不是甩手掌柜,也才参与到育儿和家庭琐事中。
还有关于是否接受了教会的帮助,大意是不仅没有收到教会的捐款,还谨遵亡妻遗言,在妻子去世后的5个月向教会奉献十一税。
最后还为他为何在长文里求打赏作了解释和辟谣,称没有收到巨额打赏,收到钱也刚刚够全家人买一张中加往返的机票。
他还解释,攻击他的人有会为了吃播打赏,为美颜滤镜打赏,为热点造谣打赏,却见不得善良的人为他打赏。
REF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1-DHKQKz15hKZ9nSwg5Rrg
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多伦多妈妈部落):牛奶金被停!没有捐款!《我妻之死》作者发文:启动加拿大医疗调查